您的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公司新闻
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珠海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3/21 10:35:38 来源:正顺好房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无疑是热词中的热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何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在今年2月18日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指出:“新质生产力欣欣向荣,实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前景无限,广东必须加快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珠海要如何发挥自身的禀赋,挖掘自身的优势,放大自身的亮点?

奋进攀高,珠海如何真正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越走越踏实、越走越敞亮?

市委书记陈勇表示,珠海要进一步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按照全国两会工作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大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打造“云上智城”“天空之城”,以更多应用场景开发开放催动产业创新、完善产业生态,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01

最是一年春好处,无边光景日日新。

 

犹记得今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上午,珠海组织收听收看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下午,市领导班子兵分五路,分赴各区开展调研督导,并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

 

仅仅两天之后,2月20日上午,珠海高规格举行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活动。从市到区,集中开工项目共228个总投资2250.8亿元;集中签约项目共222个投资额1100.9亿元

 

图片
▲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活动现场。张洲/摄

 

开局决定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如今,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储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家电、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产业立柱”项目在珠海落地生根,为新质生产力的涌现积蓄更大内生动力。

 

先立后破,挑起大梁。从格力电器进军智能装备和精密模具等领域,到推动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云洲智能无人船、“珠海一号”卫星“上天入海”,再到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珠海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走出了一条做大“增量”的同时持续做优“存量”的特色之路。

 

图片

▲AG600M 资料图 张洲/摄

 

实验室里,创新涌动;项目现场,引擎轰鸣;大桥之上,车畅人旺……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是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使命感、紧迫感所在,也是一座开放之城、机遇之城、未来之城与企业、项目、人才的“双向奔赴”。

 

2023年,珠海“破纪录”地引进各类人才达7万人,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的同时,培育出珠海首个中国工程院院士。以2023年初全市常住人口247.72万人测算,“在珠海,三人行必有人才”。

 

选择珠海就是选择了未来!”优质项目与创新人才的持续“加仓”,让珠海发展始终有强劲动能接棒前行。

 

02

领题、解题与破题,往往考验的是理念、思路与眼光。

 

翻开珠海2023年的成绩单——规上工业总产值迈过6000亿元大关;全市高企总数超过2600家,连续两年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年引入7万名人才,创历史新高;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超过前4批次累计总和……

 

一组组跃动的数字,传递着珠海不断提升发展“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的信心底气,也深刻印证着珠海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坚实步伐。

 

图片

▲珠海渔女及情侣路。吴长赋/摄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击鼓催征的关键时刻,愈是考验一座城市“勇立潮头敢为先”的智慧、力量和信心。

 

此前举行的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与珠海市两会,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细化形成“1313”思路举措,明确将2024年定为“项目攻坚年”和“企业服务年”,重点抓好“立柱项目快落地”“盘根计划全铺开”“产业空间大整合”三件大事。

 

从纵深推进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到协同琴澳加快建设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

 

从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当家”示范园区,到抢抓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封关运作”机遇,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组合;

 

从以西部中心城市建设为总牵引,打造“百千万工程”新样板,到加快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推动九洲一号等大型深远海养殖平台和养殖工船开工投产……

 

展望新蓝图,珠海提出,要向陆地拓空间、向海洋拓空间、向天空拓空间,加快把珠海建设成为创新企业集聚的“产业森林”、各类人才集聚的“美好家园”,为中国式现代化珠海实践拓展“陆海空”广阔空间。

 

图片

▲海上的养殖网箱。李建束/摄

 

既要深化改革,也要扩大开放。”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看来,珠海的机遇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大湾区硬联通、软联通的机遇,第二是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机遇,第三是通过深化与港澳合作,包括联动横琴更好地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和高端要素。

 

03

潮从创新涌,千帆向新行。

 

今年2月,由国内电化学储能系统行业领先企业——海博思创投资打造、珠海华发集团引进落地的海博思创储能系统智能制造基地与南方研发中心项目举行一期投产仪式。

 

产业体系竞争力越强,就越能裂变出新质生产力。“我们十分看好珠海储能产业发展及应用场景,未来将扎根珠海、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样板工程。”海博思创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表示,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吸引上下游企业落地,助力珠海构建储能全产业链闭环。

 

图片

▲海博思创储能系统智能制造基地。程霖/摄

 

强化科技创新“硬核力”,珠海也有“王牌”。在不久前举行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与新型数字智能化深海养殖平台“珠海琴”亮相大会设置的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这两项创新成果均来自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产业所需就是科研所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海洋实验室主任陈大可说,以科技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在海洋渔业领域的成效已逐步显现。

 

图片

▲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 资料图 钟凡/摄

 

市科技创新局局长王雷表示,今年,珠海将着力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科研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力争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3500家,独角兽入库企业超过150家;用好珠澳产学研创新联盟、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等吸引境外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靶向引进一批国内外科技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新质生产力之“新”,不仅表现为新科学技术、新生产方式、新产业形态,也表现为新的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近年来,珠海全面推进政府流程再造、规则再造,以政府“自我革命”优化企业服务,通过成立市政府企业服务专班、实施“拿地即开工”等方式,推动市区镇联动、各部门协同,支持各类企业发展,从项目审批、土地供给、政策扶持、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应用场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政府服务。

 

“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发展,短期靠政策、中期靠人口、长期靠服务。我们要把‘珠海政府服务’打造成为与‘珠海情侣路’‘港珠澳大桥’‘中国航展’一样声名远播的珠海品牌。”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介绍说。

 

04

好风凭借力,扶摇上青云。打造“天空之城”的梦想,似乎正在珠海照进现实。

 

今年2月,全球首条eVTOL跨海跨城空中航线在珠海、深圳两座大湾区城市间完成“首秀”,往返飞行超过100公里,将单程2.5小时至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不仅刷新了深珠两地的“通勤时间”,更展露了珠海竞逐“低空经济”产业赛道上的行动决心。

 

图片
▲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航线的公开首飞现场。朱习/摄

 

多年来,依托中国航展的平台优势,珠海吸引了一批航空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创新项目落户。2023年,首届亚洲通用航空展的成功举办,更标志着珠海正式形成“双航展”格局,为解码“低空经济”插上了新的“腾飞之翼”。

 

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拓展中国航展四大平台功能,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及航空航天产业,打造“天空之城”。根据规划,珠海今年将在斗门、海岛等地试点无人机低空领域开放,推动开通珠海至深圳、陆地至海岛自动驾驶载人飞机航线和无人机物流直航。

 

“发展‘低空经济’,珠海的优势与底气,除了研发制造业基础外,还有展会经济、城市魅力带来的‘高人气’、与港澳路桥相连的独特区位和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优势。”珠海市无人系统协会会长谢锋说。

 

图片
▲九洲机场—东澳岛往返直升机航线常态化运营。伍芷莹/摄

 

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更多应用场景开发开放催动产业创新、完善产业生态,“云上智城”则成为珠海因地制宜亮出的又一张“城市新名片”。

 

“我们将全面加快‘云上智城’建设,使算力成为我市最便捷、最普惠的创新要素,赋能我市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内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最为便捷、创新成本最低、创新效率最高的城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丛山表示,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产业在珠海布局提供强有力支撑。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珠海在落实“硬道理”中夯实“硬实力”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奋进之路。

 

“珠海作为大湾区澳珠极点城市、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核心,是‘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双循环的深度结合部,拥有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土地相对充裕的空间优势、海域广阔海岛众多的资源优势、高校高企集聚的创新优势,海陆空铁等基础设施齐备,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有条件有责任有能力走在前、作表率!”陈勇表示。

 

图片
END
了解更多民生资讯
关注我们
相关阅读